1937年12月6日的夜晚,远郊传来了阵阵隆隆的炮声,这声音已能隐约传进南京城内。市民们纷纷搀扶着老人和孩子,急忙向中山路西侧的难民区撤离。大战的阴影笼罩着这座城市,敌军即将逼近南京城的城门。
在百子亭附近,唐生智将军的公馆院落及周边狭窄街道内,停满了各种高级轿车和军用吉普车。宪兵连队全副武装,荷枪实弹,严密守护着公馆的四周。大客厅里临时增设了许多座椅,座无虚席,坐满了南京守军的高级将领。每位将领的军衔肩章上,至少都闪耀着一颗星星,象征着少将及以上的军衔。整个会场气氛庄重而紧张,将军们只能低声细语,轻声交流。
忽然,一声响亮的呼喊划破寂静:“委员长到!”传令副官高声宣布。将军们惊讶中立刻起身,齐声行注目礼。只见蒋介石身穿戎装,披着黄绿色军大衣,缓步进入会场,身旁伴随着夫人宋美龄、侍从室主任钱大钧,以及南京卫戍军正副司令唐生智、罗卓英和刘兴等高级将领。将军们直到蒋介石一行全部落座后,才纷纷就坐。
展开剩余85%蒋介石的出现,打破了将军们心中的忧虑,也粉碎了外界传言他早已离开南京的谣言。蒋介石操着浑厚的浙江官话说道:“南京是国家的首都,还是总理陵寝的所在地,受国际社会的关注,对国内人心也有重大影响,因此必须坚守。”
他顿了顿,扫视着正襟危坐的众将领,语气一转:“战争形势日趋严峻,我不能固守一地,责任迫使我暂时离开南京。这对我来说,是异常沉痛的决定。今天,我将保卫首都的重任交付给唐将军。唐将军历经沙场,智勇兼备,必能担起这份荣耀的使命。诸位须服从唐将军的指挥,犹如服从我一般。”
唐生智感到万分荣幸,当即慷慨激昂地回答:“承蒙国家厚恩,得委员长器重与培养,深感责任重大,必当恪守命令,与诸位将士共御敌寇。”他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,坚定地说:“此时正是我们效忠报国、赴汤蹈火之刻,只要我们以一死报国、一死报委员长,就能无愧于天下苍生、无愧于党国军人身份,必将书写属于我们的光辉历史,铸造伟大民族的荣光!”
唐将军慷慨激昂的话语激发了众将士的热血,将军们个个精神振奋。会见结束后,唐生智亲自护送蒋介石夫妇上车。蒋介石握住多年冤家、现为同袍的孟潇的手,满怀深情地说:“孟潇兄,你的身体尚未痊愈,还得坚守南京,我心甚慰。这才叫患难见真情啊!”孟潇坚定地回应:“军人当尽之责,还是那句老话:‘临危不乱,临难不苟。’没有您的命令,我绝不退却。”蒋介石放心地笑了笑:“孟潇兄,辛苦了!”
12月7日清晨,南京尚未苏醒,街道上空荡冷清,只有整装待发的士兵匆匆行进。由十余辆高级轿车组成的车队,从蒋介石临时居住的清凉山出发,穿过落满梧桐叶的街道,驶向明故宫机场。机场内外戒备森严,蒋介石与宋美龄在护卫队的簇拥下,步向专机舷梯。迎送的唐生智、罗卓英等将领与他们一一握手告别。
“辛苦了!”蒋介石语重心长地道。将领们齐声回应:“委员长保重!”这告别中包含着沉甸甸的嘱托和殷切的期望,未来的历史将由鲜血和牺牲书写。
凌晨5时45分,专机“美龄号”发动起飞,在一支战斗机护航下,缓缓升空。飞机绕着古城盘旋,江水如同宽广的黄色绸带,环绕着半个南京城。蓝色琉璃瓦覆盖的中山陵矗立在苍翠的紫金山之中,石城内外烽火连连,战壕纵横交错。透过舷窗,蒋介石凝视着远去的钟山与石城,神情中流露出无限惆怅与思绪起伏。
他想起元代词人萨都刺的词句:“石头城上,望天低吴楚,眼空无物。指点六朝形胜地,唯有青山如壁。蔽日旌旗,连云樯橹,白骨纷如雪。一江南北,消磨多少豪杰!”飞机穿云破雾,沿长江水路向赣江之滨飞去。
东线的日军为被称作“黑色帐篷”的中岛第十六师团,已于12月初沿京杭大道推进至句容与汤山镇之间。这支部队极其凶猛,未参与淞沪激战,在上海沦陷后才登陆吴淞长江口岸,成为进攻南京的主力。凭借充足的兵员和物资,中岛师团誓在南京建立赫赫战功。
守卫东线的中国军队为两支广东部队,即叶肇和邓龙光指挥的第六十六军与八十三军。这两个军共四个师,三师曾在淞沪惨烈战斗,另一个师在上海沦陷后由武汉调往苏州,抵抗南京东部攻势。历经残酷战火,人员伤亡近半,现存约两万人,且未能获得新兵补充,均归唐生智麾下。
战事首发于距南京45公里外的句容地区。第四七八旅旅长喻英奇奉叶肇军长命令,带领第九五五团和九五九团两个团,驻守句容西部既设阵地,誓死阻敌前进,严禁擅自撤退。
12月5日清晨,枪声骤起,荒野寂静被打破。日军先锋开始对句容前沿展开小规模火力侦察。第四七八旅官兵严阵以待,英勇击退多方敌袭。
邻近阵地的第七十四军在句容西土桥山坳激战,击毙六七十名日军,缴获机枪20余挺,俘获60余顶带有日本国徽的钢盔。每顶钢盔,都是他们消灭敌人的荣耀印记。
当天句容周边交火频繁。中午,一批敌军突破县城前沿防线,广东部队与其展开激烈白刃战。夜幕降临时,日军大举蜂拥,正面猛攻句容,同时从西侧土桥与牧马场地区迂回至背后。第四七八旅两团被围困,援军第八十三军第一五四师急行支援,却被阻于新塘市。
6日黎明时分,日军约五六千人如潮水般涌至,第四七八旅陷入重围,弹药车两辆被截断,弹药无法送达。官兵顶住日军飞机轰炸、大炮炮击及步兵冲锋,浴血奋战,许多勇士倒下,枪炮声持续整日。
中午,叶肇军长下令撤退,但命令因包围过严无法送达。怒不可遏的叶军长命令派两营冒险传令:“撤退令送不到,不许回来!”译成密码后分两路前送,策应突围,然兵力不足难以突破敌阵。
黄昏时分,枪炮声由土桥方向骤然密集,一支被围中国部队发起突击,日军急调防守。战场上虚实难测,指挥官需凭经验精准判断。日军专注防堵一侧,另一方向中国军成功突围,杀出血路,集中至白家场附近。
随后,中日双方于汤山再度激战。第六十六军与八十三军协力固守。汤山著名温泉,曾是高官疗养地,如今却成了保卫南京的最后屏障。中岛师团集结坦克、装甲车强攻,炮火猛烈轰击。
中国军队仅凭轻武器抵挡,凭忠诚与生命填补装备不足,只得节节后撤,从第一线撤至第二线防御阵地。8日下午,唐生智命令收缩阵地,放弃汤山,调两支广东部队转守复廓阵地。
汤山之战孕育出无数英勇传奇,中国军人以忠诚勇敢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光荣史诗。
12月6日夜晚,月牙穿透云层,投下淡淡冷光,汤水镇弥漫紧张氛围,街巷关门闭户。15公里外的句容前线,枪炮声时疏时密,远处天边彩色信号弹升起,闪烁着炮火的光辉。
10名中国工兵背负步枪,从龙潭沿崎岖山路接近汤山。忽然,月光下隐约见一群人迎面而来。工兵大声喝问:“你们是谁?报出部队番号!”对方未答,距离渐近。
“你们属于哪个部队?”工兵再次质问,仍无回应。工兵班长低声命令:“上刺刀!”众工兵迅速拔枪刺刀,散开阵形。他们不敢轻易开枪,因为此处为中国纵深防区,敌军不应出没。但对面是13名日军侦察兵,深入敌后,随时可能开火。
双方接近至仅四五米,日本侦察兵突然开枪,五名中国工兵应声倒地。余下工兵立刻反击,各自锁定目标,举枪刺杀,迅速击毙四名敌人。随即展开肉搏战。五名中国工兵对抗剩余十名日军侦察兵,手枪作用受限,步枪与刺刀威力更大。
日军拔出匕首,其中一人夺走倒地工兵的刺刀。双方怒吼助威,拼杀激烈,瞬息间生死难料。中国工兵人数虽少,却毫不畏惧,再次刺杀五名敌人,自己也伤亡三人。
只剩两名中国工兵,被五名凶恶日军包围。无路可退,只能拼死一搏。两人满身鲜血,伤痕累累,仍然奋力抵抗,誓将敌人尽数消灭。终于击倒三敌,重伤两人,伤者逃散。
四周恢复寂静,胜利的两名工兵精疲力竭,坐地休息。黑暗中,一名假死日军鬼魅般爬近,一刀刺入一名工兵心脏,惨叫声中倒地不起。最后一名工兵闻声起身,扑向凶恶敌人,展开殊死搏斗。
山野月色惨淡,寒风凛冽。双方用尽全力,只有杀死对方才有生路,绝无退让余地。最终幽灵被制服,确实死亡。中国工兵亦身负重伤,昏迷过去。他名叫李茂林。
翌日清晨,李茂林苏醒,已被转移至安全处。晨曦映照下,他微笑中满是泪水。英雄在胜利的喜悦中,深切怀念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友们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眼查-安庆股票配资-资金杠杆-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